在《厨房机密》里找到小纸片,上书“勘误表”,列出两个错误(都是重复),很是稀罕了一番。这玩意近年来少见,大家都鸵鸟似的假装自己的书是全美的钻石。
我猜想如果新闻出版署规定,凡出版时以“勘误表”形式标明的差错,可不计在质量检查中,各出版社出书后审读的积极性必定大幅提高。
听说有同事通读《现代汉语词典》,或者说,被看到正在/打算通读《现代汉语词典》,出于对勤奋者的嫉妒,迅速想起该工具书2002年5月出了增补版,而总编办居然不打算替我们换新的,十分不满。
作为标准用书,《现代汉语词典》颇有让人不以为然之处,比如,只能用“惟一”8能用“唯一”,“想象”同“想像”,但只有“想像力”,最无聊的是只有“干吗(第二声)”没有“干嘛”,对此简直可以骂声“干”。不晓得新版除了增补,有无修订。
编审说起某册小学课本十分无厘头,第一年写“获益匪浅”,第二年修订,挖补成“获益非浅”,再一年改回“匪”;另外,小学课本上是梵高,辞典中是凡·高——所有教辅一律跟着课本走,免得同学们无法释疑。
该编审很有意思,杂识广博,又极挑剔,时时起纠纷。他负责组织史(也就是共产党家谱),居然不是党员,十分奇妙。该人对一些地区不少干部总把自己的姓写成“兰”十分不满。“兰”与“蓝”皆用作姓氏,但并不相同。福建地区姓“蓝”的多半是畲族人*;姓“兰”的很少。编审坚持,不可以将“蓝”通假成“兰”,怎么能连祖宗都不要了?!
一个干部对他的正名表示不满:“兰”的笔画少,按部首笔画排列候选人时,在前几位,“蓝”可就后面啦。万一差额选举时,有人随心地从前往后勾,那不是亏大了?——这样的理由可真是没想到。
*畲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