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编校规范
① “建国”虽然约定俗成,大家都明白,但是不规范——建哪个国呢?历朝历代都有开国之君;中华民国也是国!正确的表述是“新中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日子!
② 抄录以加强记忆(括号中是Kidy的碎碎念)
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其他意义的词组中的数字,一般应适用汉字数字。当涉及1月、11月、12月时,月日之间应加间隔号,并外加引号;涉及其他月份时,不用间隔号,是否加引号,视事件的知名度而定。例如:
“一·二八”事变(加间隔号,外加引号,“事变”置引号外)
五四运动 五卅惨案 三八妇女节 (此三者均不加引号)
八一三事变(1937年日军进犯上海,由此引出长达3个月的沪淞战役;确实是很重要的事件,很惭愧,我恍忽知道是抗战战事,靠狗狗的帮助才想起来)
“九一三”事件(林彪陨命温都尔汗;哎,毫无认识,幸好是要加引号的)
总之,具体做判断时很踌躇的。
另外,无意中搜索到一篇“咬文嚼字”:《入侵何以称“事变”?》。唉,语词的密林,步步荆棘!
◎ 语感问题
“胡适于1919年7月在《每周评论》发表《多研究些问题 少谈些主义》,李大钊与之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
隐约透露出杀伐之气、充满革命正义感的“斗争”,是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占据主流的现代文学史观的遗存吧。不喜欢这种暗示臧否的小字眼,还不如索性明火执仗地“批判”呢!又或者用的人只是因循,那就显得有些可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