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合”标志
这是《漏船载酒忆当年》中我很感兴趣的一段(第十一章)。最早看到“工合”这个词,是在顾彼得《被遗忘的王国》(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里。那年出差昆明,宁波同学指定要买这本书。偌大的书市楞是没瞧见,直到滞留昆明的最后一天,才在东塔边出版社的门市部搜到(游记(一)、(二)、(三)、(四)、(五))。
当日宁波转了篇帖子来(应该是肖毛的《南游记》里的吧)作为介绍:
建议大家都去买俄国人顾彼得先生的《被遗忘的王国》吧!虽然印刷不是那般精美,宣传也不够功夫,可是真是好书一本!作为流亡者和“道家”(他自己这么以为),这个俄国大胡子(这胡子是我一相情愿让它长的,我觉得他就是那个样子)十月革命以后跑来中国,带着蒋介石政府的委任状,带着天主教徒的骄傲,还有他的天真和善良,在丽江待了十年。他讲的不是故事,是经历——比最曲折离奇的故事还有趣的经历。从纳西族到藏族,从马帮运输到婚丧嫁娶,每每让我笑痛了肚子。虽然这个自以为是的家伙总出小错误,把山的高度搞错了或是把龙啊山神啊硬加进来,但是无伤大雅。
还没去丽江的兄弟姐妹一定要看看,因为大研古城里现在还有他的办公室(对不起,手头没有地图,记不得在哪里了)。丽江已经变了好多,可是古城的灵儿一直没变,我觉得吸引我的就是这个。
顾彼得(Peter Goullart)是俄国作家。1941年作为“工合”的代表到丽江建立办事处,帮助边地民族建立工业合作社以开发本土(我记得他组织东巴人,尤其是勤快、精明的妇女织毛袜子,据说质量很好,远销英国,hoho)。1949年离开。1955年在伦敦出版了《被遗忘的王国》,举凡民族、宗教、节典、物产、交通、贸易、手工业、婚丧习俗、文化、艺术、娱乐,以及那个时代的背景、氛围等等,几乎无所不包,且又富于“当事人”的情趣,不妨视之为40年代的“滇西北风情录”(我只找到:自序、马帮旅行到丽江、纳西族,有兴趣的朋友不妨看看)。1961年他在伦敦还出版了《玉龙山中的喇嘛寺》一书(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4月出版,《百年中国道观生活亲历记》) 。
顾彼得的名气不如杨宪益提及的新西兰人路易·艾黎(Rewi Alley)。后者的名字也同样与“驴”游联系在一起。他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不少去过凤凰的驴友都爱引用(只可惜时常误会性别、搞错国籍):“中国有两个最美丽的小城,一个是湖南的凤凰,一个是福建的长汀。”
工合是“中国工业合作社”中文简称,意为努力干,一起干;中国工业合作组织,或称之为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ICCIC) ,是为促进中国工业合作社运动而建立的国际性民间组织。1939年始建于香港,1952年停止工作,1987年在北京重新恢复活动(简介、简史)。
路易·艾黎是工合运动与工合国际领导人和创始人之一。80年代工合国际恢复活动后,曾请他担任主席。
顺便说下,在搜寻“工合”资料的过程中,我意外地发现红色中国RedChina网站是唐师曾制作的(本主页所有文字都是本人+微软拼音输入法3.0+一台赛扬的机子制作上传的,hoho)。从Cover上并置的唐老鸭、艾德加·斯诺照片,可以分别进入唐师曾主页和红色中国。在老鸭录入扫校的《斯诺眼中的中国》一书中,可以找到外国人和工合更为鲜活的故事。
克拉克-卡尔亲自把工合计划交给蒋委员长、蒋夫人和孔祥熙,他们同意试一试。他还把路易·艾黎从上海工部局调出来,蒋介石便派艾黎去实行这项计划。艾黎懂得中文和中国话,既有广泛的技术知识,对中国事务又有丰富经验。他被任命为技术总顾问,很快就找到一批能干、诚实的年轻人作为第一线工作人员,又根据修改的合作原则建立了机构。原则中规定向第一批合作社提供低利息贷款和个人信贷作为资金,工人有权购买股份,还规定在合作社中,工人接受训练、掌握技术以后,完全由他们来管理合作社。
1927年6月我在内蒙古第一次见到路易·艾黎。那时候他是上海工部局雇佣的工厂视察员,利用年假跟少数几个外国人来内蒙灾区办几个施粥场,给一些还能在绥远附近开挖运河的灾民提供食物和住宿。在皮肤黝黑、面带病容的人群中,他的模样显得非常不相称。一头乱蓬蓬的红头发下面,晒黑的脸孔满是尘土,叉开两条巨人般的长腿的站立姿势也很特别,好像在地上生了根似的。
那年夏天,艾黎收养了他头一个中国孤儿,他把在一群饿孚中找到的这个男孩子,带回上海送进学校念书。过了两年,在一次大水灾后,上海工部局把艾黎借出去帮助修复长江的堤防。他又带回来一个饥荒造成的孤儿。在工部局的院子里,白人先生们连做梦也不愿意同一个“苦力”坐在一张桌子上,因此,艾黎一家不久就成了他们的话柄。
艾黎当然是让所有的轮子都转动起来的“原动力”。对这个机构中的中国成员们来说,路易·艾黎和他那所具有的独特的背景,就成了必要的保证,确保这个机构不会受到传统的官僚政治、裙带关系和贪污舞弊的压力。因为有了这种保证,有些最能干的中国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就放弃高薪的工作,自愿加入这支工业新军,他们的热心使玩世不恭的旁观者感到惊异。
根据斯诺的回忆,“工合”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1938年的工合),以至于很快就成为政府中最反动的分子的扼杀对象。而同时:
我猜想,从小耳熟能详的“合作社”一词便是由此而来,虽然已经“橘过淮成枳”。另外,从现在ICCIC官样文章的主页上,也看不出这个组织如今有什么作为。
评论 (4)
kidy真勤劳,功课作的真好!
由 ume211 | 2004年06月04日 晚上11时10分
发表于 2004年06月04日 23:10
看到一点我知道的背景:
“过了两年,在一次大水灾后,上海工部局把艾黎借出去帮助修复长江的堤防。他又带回来一个饥荒造成的孤儿。”
这个应该是1929年,湖北大水灾。时逢国共两党在搞围剿和反围剿,不过路易还是该救灾的地方都去了。
由 mach | 2004年06月06日 下午12时29分
发表于 2004年06月06日 12:29
真是详细阅读了,几乎每个链接都去看了,尤其顾彼得的书,准备去找一本来看。
KIDY写BLOG真认真啊,旁征博引,到处搜证。佩服。
由 麻花银手镯 | 2004年10月11日 下午01时32分
发表于 2004年10月11日 13:32
我转的那个帖不是肖毛的,是我自己在好象是新浪看到的.
书看完后成乐顾的粉丝,肖毛倒是也写了篇以顾为原型的小说.但他眼中的顾和我肯定是有不同的.另外,他和洛克是朋友.大概和斯诺也认识吧,我不大记得了.
由 宁波 | 2004年11月06日 下午03时42分
发表于 2004年11月06日 1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