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马丘比丘!心不在焉地吃午饭时,在本地报纸角落看到这个地名,简直起乡愁。没想到自己记得这么牢。
在书柜高处拔出那本1986年出的书,纸都黄了,封面上的照片更是糊得可耻。穿白T恤、蓝布工装裤的女子,看不出年纪。1981年11月,《联合报》特别赞助三毛往中美洲旅行半年,回来之后写成《万水千山走遍》。秘鲁的部分占了全书的三分之一,也许是快到旅程与体力的终站了,反而舒展从容。
三毛在古斯各(库斯科)耽搁了些日子,才乘火车前往马丘比丘。正是雨季。她根本选错了日子出门,6月至9月的旱季,才是旅行的最佳季节。谁知坐在车上,就见水面汹汹滔滔的竟起着巨浪,一波一波的互撞着。这条乌日庞巴河与整个古斯各附近的山谷用同一个名字,由高原一直进入亚马逊丛林,长长的奔流下去。
三毛原本打算看完废城,下山住小村“热泉”,次日再返回。
才不过下午三点,她决定改变计划,及时奔上提前发车的火车——也许不过是旅人的直感,不过我们都更愿意相信她当真是个通灵的女子。河水暴涨,路基都冲松了,过河的铁路长桥,只有桥墩与铁轨,四周没有铁栏杆,更没有再宽的空间……
三毛在文尾补注:掉在车站的那两百多游客,终被警方载回了古斯各。铁路中断,公路亦完全停了,那些留在玛丘毕丘山区中没有下来的旅人,在我离开……的时候,尚是一点消息也没有。
这段故事,少年时看过便一直留着记忆里,单等这条新闻来还魂。也因为这惊心动魄的逃生,我记住了失落的印加城市——马丘比丘(Machu Pichu,马丘比丘古神庙1983年列入世界遗产目录,有兴趣的可以看这个网页)。
除了是所谓人一生要去的五十个地方之一,与马丘比丘联系在一起的,还有一份城市规划著名理论文献——《马丘比丘宪章》。1977年12月,一些世界知名的城市规划设计师聚集于秘鲁首都利马,就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学会拟订于雅典的《雅典宪章》为出发点进行讨论,12月12日,与会人员来到马丘比丘山的古文化遗址,签署了新宪章。
宪章强调人的相互作用与交往是城市存在的基本根据;强调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如果说1933年的《雅典宪章》,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若干组成部分,那么在1977年,城市规划的目标应当是把已经失掉了它们的相互依赖性和相互关联性,并已经失去其活力和涵意的组成部分重新统一起来。城市规划师……必须把城市看作为连续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中的一个结构体系。——这些话我看不懂,抄来显摆滴,嘻嘻。
好玩的是,设计师们看重的并非古神庙,而是废城周围沿山坡而建的“大台阶”——梯田:古代秘鲁的农业梯田受到全世界的赞赏,是由于它的尺度和宏伟,也由于它明显地表现出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它那外表的和精神的表现形式是一座对生活的不可磨灭的纪念碑,在同样的思想鼓舞下,我们纯朴地提出这份宪章。嗳,远道从利马而来,难道真的不是为了神庙?
P.S:旧书旧事分明,新近的反倒模糊——按我们办公室的话说,就是“老年痴呆症初期”。
恍惚记得Jas说起过《我的灵魂骑在纸背上》,借来翻翻,很喜欢三毛的家信,真性情,亦哭亦笑,哗啦啦千万言倚马可待。书都还了,那天想起其中一段,只得巴巴地请Jas重贴旧博,谁知伊说从来没抄过其中文字。呜呜呜,那么我是在哪里看到的呢?
评论 (4)
我有个墨西哥同学,和她的英国男友,一年中有半年在世界各地逛,真是艳羡啊~~~~她去南美秘鲁智利等地方整整转悠了6个月,唉~~~~~~那些照片怎一个美字了得.
由 三 | 2004年04月15日 上午10时06分
发表于 2004年04月15日 10:06
半年在世界各地逛?!为什么这么幸福的人不是偶呢?
由 totozi | 2004年04月15日 上午11时25分
发表于 2004年04月15日 11:25
是的,没听错啊,确实是半年,去年去了喜马拉雅
由 三 | 2004年04月17日 晚上10时36分
发表于 2004年04月17日 22:36
这个地方的地形好特别,如果那些沟渠的水还在的话一定是个风水很好的地方.
由 王珉珉 | 2004年04月20日 晚上11时31分
发表于 2004年04月20日 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