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爱的你 | (回到Blog入口) | 不如我们重新开始 »

沈君山

如果你有初版于1984年8月,中国友谊出版公司的《梦里花落知多少》,可以看到最后一篇是《两级对话——沈君山和三毛》(不知新版本有无收入)。当年阅读,很是困惑:沈君山是谁?

最近受朋友之托买三联新出版的沈君山《浮生三记》,得便自己先翻了一过,尤其细读了序言及最后的小传。在此记些有意思的细节。

沈君山的父亲沈宗翰,曾在美国康奈尔大学修习农学(考大家一下,还有哪位近代史名人出身此处),后来是台湾农业复兴委员会主委,这最初是个中美合作的机构。李登辉就是沈老先生亲自延揽归台的(也是从康奈尔)。回来后因案被拘捕一天,也是父亲叫时任农复会秘书长的蒋彦士去保出来的。父亲在日记里曾记此事:“你们要毁一个人很容易,要培养一个人很不容易。”李犯何案,未查,此处存疑。沈君山后来的政治保护神就是这里提到的蒋彦士,蒋经国时期一度担任国民党秘书长(1979~1986)——我们最近时常说起的蒋医生,是他的堂弟。不过,蒋医生“文革”时被打成“反革命”,被押送至青海的军马场劳改(1967·12~1971·10),非堂兄之“过”,多半系家世背景所致——他的祖父是浙江兴业银行创始人。当然,“革命群众”的想法不是我所能揣度的。

台湾的留学风始于五十年代中叶,延续倒七十、八十年代。理工科的学生大多将留学当作完整教育的最后一步,而学成之后,尤其在早期,就真的“留”下来了。——这正是於梨华小说的大背景,改天再聊。

沈君山1957年负笈去国,学术的道路还算顺。1973年,他40岁,心智身体各方面都最圆熟的时候,决定返台,回到新竹清华大学任教(1998年在校长任内退休),实与1970年秋,日人侵占台湾岛,点燃的保钓运动有莫大关系。

保钓运动的发展必然性地指向对国家方向的探讨、争辩,沈君山的背景以及台湾的认识,都令他无法认同左派。在《对国是的意见》(1971)中,他提出“革新保台,一国两治,志愿统一”。之后得着机缘,便决定归国。

当时有好几位政府显要的子弟,都是在七十年代初,以留美博士身份返台工作,并参与公共事务。除了沈君山,还有钱复、连战、陈履安。他们被称为“四大公子”——这当然有讥讽的意思。

沈君山的使命感让他不知谋位,却要干政,而官宦背景也为他提供了机会。

美丽岛军法大审,沈君山奉命旁听,一连九天。在回答蒋经国问话时,他有意识地留了个进言的机会,话不多,但今日听来仍有心惊之感:不宜流血。第一,流血制造烈士;第二,流血国际视听一定不佳;第三,我们终究要在这块土地上耽下去,血流进土地,再也收不回来。很难说这些话起了多大作用,不过,最后宣判,一人不杀。

在旁听中,沈君山对两个人印象深刻:一是以被告席为演讲席的施明德,另一位就是吕秀莲。她以为一定要死了,写了一篇告别文,最后还朗诵了一首诗,从一女中的憧憬说起,真情流露,听得我泪流满面

顺便说一句,担任主犯黄信介辩护律师的正是陈水扁。这在当时气氛下,是很有勇气的。陈生于1951年,此时不过28岁。

沈君山对自己的角色有清醒的认识,八十年代中期以后,(我)逐渐淡出朝野沟通的角色。这一方面是因为蒋彦士的失势,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台湾渐渐走出美丽岛事件的阴影,……本土化民主化的趋势,……任何人都挡不住。我当时以贵族清流知识分子所扮演的角色,……只有在威权(authoritatrian)政治下,才有独特的功能,在极权(totalitarian)政治下,所谓清流不是被斗就是被杀,但到了真正民主时,又自有制度性的制衡机制和草根性的民意代表……

不过,《联合报》社长张作锦还是在序言中讽喻了一番:中国的知识分子,每当家邦危疑震撼,同胞水深火热,辄忘却主政者的昏聩无能,也不计自己被整肃贬谪的嫌隙,还“尚思为国戍轮台”。……但是,今天台湾的局面已与南宋异趣。以沈君山的出身背景,怎能谈两岸间事?不说你“卖台”已经够客气了……沈君山的“旧梦”,也该醒了。

另,沈君山得意事还有一件。他曾任选举委员,监督只到省级为止的选举。时亦有可疑事件,如高雄县选举,投票开票完毕后,各投票所的票箱集中到乡公所计票,票箱到齐后,忽然停电,十分钟后复明,票箱有没有动过手脚不得而知,但国民党的候选人在该乡得票不成比例的高。沈君山花了三年,终于主持通过速报单制度:各投票所开票完毕后,即将得票结果,填具速报单发给各候选人派在当场的监票员,如此,投票所以后的做票自然成为不可能。他志得意满地表示:今天,台湾的选风虽然尚待改进,选务的效率,却可说已领先全球,像二千年美国总统选举的乌龙事件,在台湾是绝不可能发生的了。

——容我大笑三声先。

评论 (1)

totozi:

哇,几天不见真是勤奋有加啊,这种八卦偶爱看,顺便也为你的新留言系统添砖加瓦一下。

发表一个评论

关于

此页面包含了发表于2004年03月28日 夜间12时16分的 Blog 上的单篇日记。

此 Blog 的前一篇日记是 亲爱的你

此 Blog 的后一篇日记是 不如我们重新开始

更多信息可在 主索引 页和 归档 页看到。

Powered by
Movable Type 3.33